国内的高科技企业大部分都在南方,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位列全球专利申请TOP50的中国企业中,来自南方大湾区的企业瓜分了80%以上的专利申请份额,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在南方大湾区。
上图为中国企业(进入全球专利申请TOP50)专利数量所占比例(只有京东方、武汉华星光电不是大湾区企业)
中国大湾区
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未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上图为深圳腾讯大厦
大湾区在产业分工上较为明确:深圳主攻高科技;广州是商贸、文化、教育、枢纽中心;东莞、佛山、中山、江门等是制造业;
上图为澳门旅游休闲胜地
澳门是旅游休闲;香港是金融、国际贸易。2019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62万亿元,已发展成为比肩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上图为香港金融、国际贸易中心
中国南方的“乡镇”的定义要重写:这里的乡镇已经不是传统的乡镇了
全长大近50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着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珠海市三地,宛若一条蚊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这片海湾同时有着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航线,每天有4000艘轮船穿梭往来。
与此同时,广佛、深港同城化在加速,高铁、高速公路及地铁已将多座城市紧紧连在一起。大湾区成为一个体量庞大的城市群——它以不到中国1%的土地面积和5%的人口,创造了约12%的GDP。
这样的成就并非一蹦而就,大湾区也经历了几次产业“阵痛”。2010年前后,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寒流后,全中国都在反思,在全球贸易“微笑曲线”的背后,是中国制造的辛酸无奈:在珠三角,中国人赚的是血汗钱。
大湾区要“腾笼换鸟”,让制造业升级换代。从此大湾区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业化时代,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金属与非金属制造、生物医药和日用轻工等诸多领域,涌现出了一批批标杆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业体系。
我曾经到访的东莞长安镇,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百万,进出口额超2500亿元。如今,全球每6台手机就有1台产自这里。OPPO和vivo两大品牌同在长安镇诞生,并都路身全球市场份额排行榜的前五名。
上图为OPPO总部
另一个典型代表是佛山。作为制造业重镇,这里几乎涵盖了所有门类的工业,崛起了一大批明星制造企业。如今,工业机器人成了佛山制造的新标配。
不过,在大湾区,最令我感到震撼的,还不是那些金字塔尖上的少数高科技企业而是数量更加庞大的普通制造企业。这些业,才是支撑大湾区的“塔基”。它们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基本都是扎堆在大湾区的个乡镇里,形成了令人惊叹的制造业集群。比如说,“中国家电之都”是在佛山市顺德区,而北滘镇才是这里最摧琛的一颗明珠:该镇拥有家电及配套企业近900家,年产值近千亿元,占顺德家电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家电出口基地。
像北落镇这样的特色制造镇,还可以举出很多:佛山市乐从镇,是全球最大的家具集散地;东莞市厚街镇,全球每10双鞋有1双产自这里;中山市古镇镇,全国每1盏灯就有7盏来自该镇……在2019年全乡镇100强排行榜上,广东省有31个乡镇上榜,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一。
来到这里的很多乡镇,满眼都是高楼大厦,街上车水马龙,这样的乡镇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乡镇吗?中国对于“乡镇”的定义恐怕要在大湾区重写了。
正是依托这些数量众多的经济强镇,大湾区已成为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各产业间分工协作十分紧密,就像一块精工制造的钟表,相互咬合,由此产生了在全世界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