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后疫情时代 | 2020"深圳高科技高成长论坛"破局出世
过去的2019年,深圳经历了迎来"双区利好"高光时刻,举世瞩目,一时风头无两。
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迎来了双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新基建如火如荼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也迎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国际市场需求和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生产经营压力骤增的重大挑战。
下一个十年,"不惑之年"的深圳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可能走向哪里?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是深圳的重要使命,它一头维系着深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另一头牵动着全球标杆城市的目标,面对复杂多变的时局,深圳与深商该如何用科技创新破题?
6月23日,深商会与青岛市社会组织总会、青岛职教城联合主办的"2020深圳高科技高成长论坛"破局出世。此次论坛以"致敬40年,决胜后疫情时代"为主题,共设3场论坛,力邀三诺集团董事长刘志雄、北科生物董事长胡隽源、优必选董事长兼CEO周剑、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总经理陈焱、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波顿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明凡等多位重量级深商企业家,就新基建、高科技、智慧城市等话题展开,以高科技破解时局,论道后疫情时代的危与机,团结深商探索创新新模式、新思路,向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致敬!
硝烟渐尽,抗疫先锋破局高科技
1月23日,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2天后,华大基因生产出10万人份的检测试剂盒成品,即刻发往武汉。
检测试剂有了,口罩呢?
2月上旬,三诺召集人手,做评估、调资源,然后敲定方案,着手买机器、联系供应商、建产线,首批投入15条市面上最先进的三代全自动口罩生产线, 2月底调试投产并陆续开始供货。从规划到投产再到量产供货,三诺只用了半个多月。
2月5日,优必选收到深圳新冠肺炎唯一定点收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相关的抗疫咨询。2月6日,150多人的软件研发、硬件调试等团队就开始争分多秒的紧张工作起来。
第二天,优必选的警用巡视机器人"建国"和5G机器人义警"黄田田"先后上岗,用于深圳重点区域返程高峰的疫情防控。2月25日,优必选在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部署了三款防疫机器人,提供室内体温监测与消杀、室外疫情管控与消杀、宣传与导诊三个场景的服务。
面对疫情大考。云天励飞运用其在AI领域的技术成果,研发上线AI人脸测温一体机、AI人脸测温门禁,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城市居民健康数据,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神兵利器"。
北科生物与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申报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冠状病毒引起的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厅2020年广东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应急专项立项。
......
以一城之力,力扛中 美贸易 战大旗的深圳,用一个个你想不到的高科技,用世人所惊叹的"深圳速度",助力深圳乃至全国的抗疫工作,于非常之时,尽非常之力,建非常之功。
创新之城,科技为根,这是深圳特区40年来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也必将是深圳在新时代走在前列的核心引擎。
抗疫硝烟渐散,未到松懈之时,面对波谲云诡的时局,这场论坛,三诺集团刘志雄、北科生物胡隽源、优必选周剑,三位抗疫先锋"不下马不卸甲",破局高科技,各显神通,各自风流。
"风口浪尖"新基建 智慧城市"加速器"
新基建有多火?
今年两会,"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车,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对标这些要求,深圳布局早就走在了前面,2018年就聚焦5G、工业互联网建设,与此同时对于新能源车、充电桩也有安排部署,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20年一季度,深圳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中数字经济增长4.9%,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增长点。疫情期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凭"码"出行的城市。此外,深圳其他新基建应用场景全面开花,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基建建设正逐步跟进。
不得不承认,新基建的应用场景已经悄无声息地"潜入"我们的生活。城市空间已成为"新基建"的核心载体,也为"新基建"创造了更广阔的需求。规模高达35万亿的"新基建",成为市场和投资方的新热点,大家摩拳擦掌,以新基建位核心,谋划新项目,解锁新应用。
"新基建"关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底层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智能设备的生产和应用。这对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有带动作用,也必然加力推动激光设备的更新换代,大族激光深涉其中。
同样,云天励飞对于新基建的理解相对透彻。5G作为数据时代通信的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作为数据时代算力的基础设置,一同承载了人工智能应用。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云天励飞持续进行AI技术的产品化应用的探索。在城市治理领域,他们参与建设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全球最大室内'一脸通'解决方案"以及港珠澳大桥智能通关系统。
推动智慧城市更多场景的落地应用,新基建大有可为
这场论坛,大族激光陈焱、云天励飞陈宁,将拿着"新基建"这把钥匙,打开智慧城市的大门。回望40年来路,掌声,喝彩......闪光灯下的深圳,早已习惯坦然地面对来自四方的仰望和敬意,站在"新基建"的新风口,深圳也开启了新一轮的城市升级,预定了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
海阔天空,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软实力与硬支撑
城市软实力,是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城市社会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科教支持力、参与协调力等各种力量的总和。
在过去,深圳经常被人诟病为"文化荒漠"——或许在一些人眼光里,千年古城、独特方言、传统的生活方式,才算是文化。
然而,深圳的文化是由四十年风云激荡、短暂却流光溢彩的历史构成的。
深圳的文化,可以是一代代深圳建设者们的倾力付出。
深圳的文化,可以是一位位深商企业家们的敢闯敢试。
深圳的文化,可以是一片片公园绿荫代表的整洁环境。
深圳的文化,可以是一任任政府领导推动的绿色发展。
......
鲜活而滚烫的,是深圳文化特有的精彩。
这场论坛的两位演讲嘉宾——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董事长叶青,作为深商低碳智慧产业联盟主席,是绿色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结合的推动者,是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地相处的倡导者。
而深商品牌发展产业联盟主席、波顿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明凡,则是"品牌强,深圳强,中国强。"这一理念的倡导者,致力于实现深商品牌国际化的大机遇、大战略。
看完"深圳硬科技",再听"鹏城软实力",一场话题为《软实力,还需硬支撑》的精彩论道,让人充满期待。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还将同期举行新一届"深商风云人物"、"深圳老字号""深圳高科技高成长20强暨深圳明日之星""深圳中小企业最佳雇主"等评选的新闻发布会和启动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将在今年增加"2020年深商抗疫先锋企业表彰"活动,对在疫情期间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抗疫事业,向疫情重点地区和抗疫一线捐款捐物,不裁员、不降薪,积极复工复产复市,为疫情防控做出较为突出贡献的企业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