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宽”转化通道之后——陕西省宝鸡市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纪实
科技日报记者 史俊斌 通讯员 魏薇
西部工业重镇——陕西省宝鸡市是首批获批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近年来,该市积极向内挖掘释放企业创新潜能,向外“合纵连横”搭建各类创新平台,对接适宜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资源,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保持58.8 %以上,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成绩斐然。
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
政府层面的引导和适当投入是风向标,往往起到的作用不只是四两拨千斤的超预期。
图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及相关方面领导了解高温气冷堆项目产品研制情况
宝鸡工业基础雄厚,拥有石油装备、钛及钛合金、汽车制造等门类齐全的制造基础,对接全国数以百家科研院所,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适生区”。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对创新过程的引领,相继出台了《宝鸡市鼓励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若干措施》、《宝鸡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等,加大市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设立宝鸡市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建立研发平台、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
作为老工业基地,这里国有企业比重大,优势技术沉淀多,是成果转化的“富矿带”。宝鸡市支持这些企业聚焦关键技术,实施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每年设立5000万元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等活动。
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宝石钢管公司提早组建自主研发科研团队,在毫无标准和经验借鉴、产业上下游支撑几乎处在空白的情况下,踏上自主研发之路。年销售量由150吨跃升至7000多吨,占据国内市场85%的份额,改写了国内油气用户对进口连续油管“用不起,不敢用”的历史。
据陕西省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介绍,宝鸡近年来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在重点领域的突破,抓好人才集聚、服务和激励,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导”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力。
大企业是宝鸡创新的中坚力量,小企业亦在这场创新的洪流中不断激荡跳跃的火花。宝鸡市新福泉机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来是生产人字形齿轮的,从2011年开始,企业与西安交大材料学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瞄准如何把钛棒加工成球形钛粉。
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实验,去年新福泉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套高纯度、高效率、小粒径球形钛粉制备系统,制备出的球形钛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宝鸡泰华磁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在不断创新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清华大学合作,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核电领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燃料装卸与贮存系统输送转换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陕西长美科技公司利用研究中心,多年来在高分子材料减振降噪、新型绝缘材料防护及非金属复合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生产的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系列产品,占国内市场60%的份额。
图为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国内首盘连续油管”成功下线
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2户,国家、省、市级创新型企业 43户,民营科技企业 205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53.6%,产业转型升级拉动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