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国际论坛成功在京举办
中国日报11月5日电(记者 邹硕)11月2日,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国际论坛在北京清华大学成功举办。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支持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协办。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商务部原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会长陈德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教授保罗·罗默(Paul Romer)、芝加哥大学校长司马博(Robert J. Zimmer)等中外专家学者、政府与国际机构负责人受邀出席本次论坛。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以及师生共20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
论坛现场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代表主办方欢迎与会专家莅临清华园,为推动科技治理研究、创新科技治理实践、促进科技发展与治理国际交流合作、增进国际社会相互理解贡献智慧。邱勇谈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着我们所处的世界,也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大学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孕育创新成果的基地,应该成为国家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前沿。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进行深入的交流,将论坛打造成中国乃至全世界科技治理领域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
万钢作为大会主席作题为《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推动科技进步,创造美好世界》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深刻阐释了变革时代的世界创新格局、中国科技界的使命责任,以及各国携手建立全球科技治理新秩序的倡议和行动。他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规模快速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基础科学向宏观拓展、微观深入和极端条件方向交叉融合发展;前沿技术呈现多点群发的集群式创新态势;重点领域在学科高度融合汇聚及科学技术螺旋上升的驱动下,带动其他科技领域快速跟进地持续发展;科研组织模式与科学研究范式正在重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科学基石、主导力量、组织载体、资源基础正在发生变化。面对科技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应提升科技合作水平,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供给水平,把握技术发展规律;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服务人类共同利益;提升科学普及水平,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他强调,技术不是目的,创造更美好的世界才是科技工作者共同的使命,希望大家以“科技向善”为出发点,构筑科技治理的互信框架,打造全球科技价值共同体,引导科技始终朝着服务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清华公管学院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中方主席周小川和芝加哥大学校长、清华公管学院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年度外方主席司马博(Robert J. Zimmer)分别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就业结构的演变》、《有原则的灵活性:复杂环境中的治理》为题提请与会专家思考如何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治理挑战。
周小川指出,人工智能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已经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的思考,特别是冲击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因此潜在的冲击应受到充分重视,从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研究方面及早做好应对AI未来对就业、收入分配影响的准备,尤其是从税收角度要做深入分析,以公共政策研究更好地推动科技发展、应对未来。
司马博认为,实现科技发展需要具备鼓励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文化;支持科学技术规模化应用、推动科技产业化的外部环境;以及能够制定政策的有力的政府,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应对科技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风险和危机。他强调,当前科技发展愈来愈需要在不同国家和行业之间开展合作,从事科研技术活动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做好应对成功和失败的两手准备;同时尊重文化与体制的多样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体制的主体之间开展合作时要求同存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教授保罗·罗默(Paul Romer)以《科技进步需要创新及管理》为题,重点阐述了自己关于科技必须受到监管的看法。他以化学工业为例介绍科技创新所带来机遇中,可能出现企业为盈利而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政府需要通过政策与规范避免这类局面的出现。他强调,我们必须支持科学,帮助政府制定规则,维护伦理秩序和公共利益,这样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自然》杂志主编玛格达蕾娜·斯凯普(Magdalena Skipper)以《科学技术治理——从科学期刊的角度谈起》分享她的思考。她认为国际合作在科学研究中越来越重要,但科技治理不仅需要全球视野,还需要结合所在地国情。同时,社会公众作为利益相关方也应参与到科学研究决策中,从而在一切全球性的问题上兼顾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尽管全球和本地标准可能有差异,但研究在共同遵循科学的公平性、公正性的同时,还要遵循伦理、社会、规范、常识以及法律。
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中心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以《生物技术与伦理问题及其治理》为题,从人类对生命的认识经历从解读、修饰到创造的过程开始,介绍生物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引起巨大争议。基因编辑等事件的发生启示社会,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ELSI)已经迫在眉睫,且可能发生在世界任何角落。有关问题的解决仅仅靠科学家群体的自律是不够的,需要建立有效的科技治理体系。他建议应加强对科技治理有关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有关部门充分参与公共讨论,提高科技治理的公共性;科学共同体强化声誉建设,获取公众信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承担国际科技治理责任与义务。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通过在欠发达地区推广疫苗应用、改善健康卫生状况的实际案例,指出科技的力量虽然强大,但仍需要法律政策的适当治理,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科技部副部长、亚洲科学理事会主席王曦院士在《中国科技创新政策进展与方向》的演讲中谈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主要体现加大科技创新补贴、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激励、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体系等方面。同时,他就提升基础前沿研究能力、突出公平公正科技建设、加强法制化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提出政策建议。
商务部原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会长、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陈德铭以《全球化经济与科技管理》为题,指出当今时代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从科技发展维度来看全球化经济,企业的研发中心等也同样具有强大生命力,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不断走向纵深,然而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关键技术领域对我国科技发展形成掣肘的风险,中国将进一步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激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同时也将维护市场规律与秩序,保证中外企业的合法权益。
来自全球9个国家与地区的30余位专家学者、政府与国际机构负责人受邀出席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围绕科技发展与治理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挑战与热点问题,展开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一方面为我国科技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也为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经验,推动科技健康发展,服务人类共同价值和利益。200多名参会师生积极与演讲嘉宾互动,就如何认识科技发展带来的道德和伦理风险、发达国家在科技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借鉴、大学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如何助力科技治理等问题进一步深入交流。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538-6655777
公司名称陆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山东 泰安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陆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陆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538-6655777  公司地址山东 泰安